• 2024/08/01

    十周年系列之学科建设 | 不可小觑的“大便隐血”

    在医院尿便检验窗口经常会发生这样一幕......

    患者:“医生,这个是干什么用的?”

    医生:“这个是留便,检查便隐血的。”

    患者:“不做行不行?”

    医生:“…………”

    虽然大部分人检查出的结果确实都是正常值,但是对于另一部分人群,便隐血意义就大了!近期,徐先生(化名)带着一面印着“服务周到暖人心,精心体检保健康”的锦旗来到我院健康促进中心,感谢我院的工作人员。

    徐先生自诉,因为体检时,工作人员提示了大便潜血定量检测的重要性,这才及时通过肠镜发现了结肠息肉,并进行了切除。“当时的病理报告结果显示是腺瘤,幸亏发现的早,真是捏了一把汗。”徐先生说到。


    什么是大便隐血

    大便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,红细胞被消化破坏,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,肉眼和显微镜下均不能证实的出血。

    看不出却检测得出~

    目前,检测大便隐血最广泛且评估最多的一项试验为大便隐血试验。它是测定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方法,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。一般出血量在5至10ml时,大便潜血试验即可呈阳性。


    我院新开设的大便潜血定量检测,它的临床意义:

    1、是日本进口大肠癌早期筛查项目,全球三十年临床验证,准确性高达90%以上;

    2、早期腺瘤、息肉均可发现,能实现癌前病变筛查的项目;

    3、可在体检前2天开始居家取样,检测结果不受食物药物影响,适合全民普查,填补了肠道筛查的空白,是目前肠癌早筛的首选项目。

    大便隐血阳性的原因

    粪便隐血阳性,可能的原因如下:内痔少量出血;结直肠癌或者肛管癌便血;直肠息肉便血;肛裂便血;外痔发炎;溃疡性大肠炎;肛门脓肿或肛门异物。


    大便隐血是大肠癌早期无特殊症状时的首要异常现象,由于早期大肠癌并无明显症状,微量出血肉眼也无法识别,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检测,否则等到出现腹痛、腹泻、肉眼血便等问题时,可能会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

    哪部分人群需要检测

    40岁以上人群每年需至少进行一次大便隐血检测。

    如果您存在以下情况,每年更须增加粪便隐血检测频率:

    有胃癌、大肠癌家族史人群;

    大肠癌、大肠腺瘤或息肉术后人群;

    有结肠炎疾病人群;曾有妇科恶性肿瘤并接受过盆腔放疗者;

    胆囊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;出现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异常;

    反复出现恶性贫血者;有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或做过胃部手术者;

  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,患胃癌的危险性增加2-3倍;

    超过正常体重20-25公斤的男性或吸烟的男性;

    经常食用腌制食物和烟熏鱼肉者,或长期在含有大量烟尘、石棉和镍环境工作者。


   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

    均衡饮食:多摄入富含纤维和新鲜的食物,减少加工食品和腌制食品的摄入。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形成健康的菌群环境;适量饮水:帮助维持肠道润滑,预防便秘;

    规律运动:加强体育锻炼,多运动,促进肠道蠕动;定期检查:定期检查,积极预防,早期筛查肠道疾病,如血液检查、大便隐血试验、腹部影像学检查、肠镜检查、粪便基因检测等。对于有肠息肉或者肠癌家族史的个体更应及时检查。

来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