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肝炎日|认识肝炎,做好预防
世界肝炎日,是每年的7月28日。7月28日,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·布隆伯格的诞辰日,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,201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决定,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从5月19日变更为7月28日。
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,而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大国,疾病负担沉重,我们应认识了解肝炎、做好预防、积极治疗。
# 01
什么是肝炎?
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,根据致病因素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、药物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炎、脂肪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,儿童及成年人均可患病,其中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病毒性肝炎较为常见,所以人们常常提起肝炎就会误认为是“乙肝”。其实,病毒性肝炎又有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种分型,分别由各型病毒引起。
# 02
肝炎的种类
病毒性肝炎
现阶段我国最常见的肝炎依然是由病毒引起,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和戊型 5 种,其中又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为多见。
甲型和戊型肝炎多为急性发作,主要被污染的食物、水以及餐具等传播,是自限性疾病,绝大多数可以治愈,预后较好,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昏迷、出血等急性肝功能衰竭表现。
丁型肝炎需要在感染乙型肝炎的基础上获得。
乙型和丙型肝炎可迁延为慢性,它们主要通过血液、母婴、性途径传播,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、有效的方法,丙型肝炎目前尚无疫苗,但丙型肝炎早期经过抗病毒治疗,95%以上可被治愈 ,而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无可以完全清除体内病毒的药物。
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
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以持续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炎,表现以长时间的转氨酶轻度升高为主;加重胰岛素抵抗或原有的代谢紊乱,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;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,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。
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来说,要改变饮食习惯,注意营养均衡摄入、戒酒、控制体重以及适量运动,同时也要重视个体化治疗,针对不同的病因重点干预。
酒精性肝炎
酒精被世界卫生组织判定有明确致癌性,为一类致癌物。摄入任何剂量的酒精都是有害的。酒精进入人体 90%以上通过肝脏代谢,酒精本身以及中间产物乙醛可以诱使肝细胞发生炎症反应。长期过量饮酒的人群中(男性每天摄入酒精量≥40 克或女性每天摄入酒精量≥20 克,连续5年以上),约有40%存在酒精性肝炎。鉴于此,我们需要做到不饮酒,对于有酒精依赖或是有戒断症状的人可以逐渐减少饮酒量,并可适当短期应用一些镇静抗焦虑药物以达到完全戒酒的目的。
药物性肝炎
是指由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。由于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,所以肝脏极易受到药物的影响。药物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、肝细胞坏死、肝硬化等,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。
自身免疫性肝炎
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,遗传易感性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主要因素,多发于女性身上,严重的可快速演变为肝纤维化、肝硬化和肝衰竭。
# 03
预防肝炎的方法
预防肝炎的方法通常有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、不滥用药物、定期体检、加强锻炼、做好个人防护等。
01
酒精主要的代谢场所就是肝脏,大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,引起肝功能受损,造成酒精性肝病,因此应该避免酗酒。
02
很多药物对肝脏都有副作用,引起药物性肝损伤,需要长期服药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,并且定期体检,复查肝功能。
03
加强锻炼,杜绝高脂、油腻饮食,可以有效地预防脂肪肝。
04
生活中要避免与被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污染过的水或饮食接触,另外,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,预防乙肝。
05
如果怀疑患有肝病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,明确诊断后,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,以免耽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