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慈林科普】7成中国人在它的威胁之下,自测你是高危人群吗?
10月8日,是第22个“全国高血压日”
防治主题“18岁以上知晓血压”
据2017年的数据统计,我国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达到72%,7成中国人处在它的威胁之下。我们渐渐的发现,身边血压高的朋友越来越多,而且不再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的专属疾病。
长期高血压对心脏、大脑、肾脏、眼睛,血管等靶器官都有巨大的伤害。防治高血压,现在从18岁就要开始啦!
你是高血压的后备军吗?
1、肥胖超重
“一胖毁所有,一胖毁健康!”真不是开玩笑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们身边大腹便便,超重肥胖一族越来越多。
量量自己的腰围,正常成年男性的应该小于 90 厘米,女性应该小于 85 厘米。假如您的腰围比这个数字大,那么,您发生高血压的风险,是小于这个数字的人的 4 倍。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血压值,赶紧把瘦身减脂计划提上日程吧!
2、“盐”值太高
过多的食盐(氯化钠)多可造成体内水潴留,血管内压力升高,阻力增大,”盐值”太高,血压不稳。
日常我们特别要警惕食物中的隐形盐,他们大多藏在面包,咸菜、火腿肠等加工食品中和酱油等调料当中,多食天然新鲜蔬菜,多清淡,少重口,减少盐分摄入哦!
3、过量饮酒吸烟
喝白酒每天超过2两,久而久之造成酒精在体内损害动脉血管使动脉硬化、血压升高,如果同时又是烟枪,血压升高会加重。
4、精神紧张压力太大
心率加快,血管收缩,血流加快,外周阻力增加。血压可能会升高。
此外,父母、长辈有高血压病的话,子女发生高血压病的几率要高于父母没有高血压病的病人。所以,为了自己的孩子,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!
不同人群血压控制目标
我们平常所说的高血压大部分是原发性的,特点是起病隐匿,进展缓慢,病程长达10多年至数十年,需要长期服药控制。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也有差异:
① 一般高血压患者,血压降至140/90mmHg以下,
② 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降至130/80mmHg以下;
③ 80岁以上患者降至150/90mmHg以下。
医生建议:
18岁以上正常成人每2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;35岁以上每年都要测血压;
高血压易患人群(血压130至139mmHg/85至89mmHg)每6个月测一次血压;
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,一般每周一次;
血压不稳定者,每天测量1至2次。
怎么自测血压?
家里自测血压首选上臂式,测量前30分钟不要剧烈运动、进食、吸烟,喝含有咖啡或茶的饮料,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等,测量之前至少安静5分钟。
将衣袖卷至肩部,手臂放松,放在桌面上,保持桌面和心脏一样的高度
将听诊器置于股动脉搏动处,按下开关测得血压。
慈林医院小编提醒大家,高血压属于慢病,只要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,完全可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,对寿命也不会有太大影响。反过来,如果不控制血压,5-10年就会出现严重的心、脑、肾和血管的并发症。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这个“无声杀手”!